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认为读书不重要了,因为网络发达,需要什么知识或资料,上网就可以查找,应有尽有,还需要费劲去读什么书啊?!
但,其实不然!
网络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是不能让你架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就像吃饭一样,真正有营养的东西还是家里厨房做出来的饭菜,而不是汉堡快餐!网络知识就好比快餐,吃起来省事,但大多数没有营养。
社会发展如此之快,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没有文化知识或技能是很难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的。而读书,能让你有明确清晰的思路,能让你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就像大海里的灯塔,照亮你航行的目标。
我曾经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虽然干过很多工作,但最后都发现那都不是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于是干起来也没有太多兴趣,一份工作都只坚持了一两年,最后总是处于频繁换工作的境地。后来我无意中看了一个采访,那是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的一段讲话,他说他曾经在大学里的时候一年要读三百本书!
我当时触动很大,觉得一个人一年看完三百本书实在是太夸张了,在半信半疑中我也开始了阅读之旅。
书要成堆成堆的看才更有仪式感
读书是很苦的一件差事,但坚持下去了,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之后,读书就变成了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读书需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本一本的读,一点一点的积累。读书也需要意境,需要有仪式感,最好选纸质版的书籍阅读。
国家提倡全民阅读,每个城市都有大型的图书馆,甚至每个区都有免费的图书馆和阅览室,读书显然很方便很经济实惠了,基本只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不需要花钱。读书,是获取知识最便捷最经济的途径。
我坚持读纸质版的书籍,也在省图书馆和区图书馆办了借阅证,读书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渐渐的,发现自己一点一点地在变化,无论是思想还是对未来的规划,都变得很理性实际。
在读完一百五十本书之后,我喜欢上了写作,并觉得写作才是我最适合干的工作。每次读完书,写完一篇文章,我都觉得内心无比的踏实。
因为读书的量越来越多,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我因此也结交了许多相同兴趣爱好的读书人,还有作家朋友。
读书,是能收获很多的,不仅是知识;读书,也是能改变命运的,我们要坚持!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