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你知道世界上迁徙距离最远的鸟是什么鸟吗?是北极燕鸥,它们每年都要往返于北极和南极之间。因为这种鸟喜欢生活在太阳不落下的地方,所以当北极即将进入长达几个月的极夜(太阳几乎24小时都在地平线以下)时,它们就要启程飞往南极,去享受那里的极昼(太阳几乎24小时都不落下)。反过来,当南极的极夜即将降临的时候,北极燕鸥也会启程飞往北极。因为它们总是为了极昼而奔波,所以人们称这种鸟为“白昼鸟”。科学家发现,北极燕鸥每次迁徙的时间长达3个月,旅程长达公里,也就是说它们平均每天至少要飞公里,每年至少要飞4万多公里。但是,北极燕鸥迁徙的总旅程虽然是最远的,但它们的迁徙都是分站式的,中途会停歇。如果要比耐力,它们可比斑尾塍鹬逊色多了。最近,据英国的《卫报》报道,科学家们记录了一只斑尾塍鹬的单次超长飞行距离。这只鸟借着东风,从美国的阿拉斯加到新西兰,连飞11天不吃不喝不睡觉,穿越了公里的距离,打破了此前科学家已知的鸟类中最长的直飞纪录。而我们知道的,世界上航线最长的航班从新加坡飞到美国,总里程长达1.67万公里,需要20个小时。而一只小鸟仅凭一双翅膀,就能飞1.2万公里,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斑尾塍鹬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地区,在中国也被称为旅鸟。它们的迁徙时间通常是在春季的4到5月,秋季的9到10月,经常拖家带口,一飞就是好几天,中途不睡觉不进食不降落。这种鸟在孵卵的时候,通常不会特意去建巢,而是松软的苔原地上踩压出一个简单的浅坑,到了孵卵的季节,雌雄亲鸟会轮流孵卵。最近十几年来,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栖息地丧失,斑尾塍鹬已经进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动物红色名录》,处于近危状态。在最近的这次飞机记录中,科学家们通过卫星标签追踪到了这只被称为“4BBRW”的雄性斑尾塍鹬,它的腿上还有一个彩色识别环。年,研究人员在奥克兰东南部的泰晤士河湾捕获并标记了4BBRW和其他19只雄性斑尾塍鹬。据《卫报》报道,这只耐力超强的鸟在阿拉斯加的泥滩上栖息了几个月后,于9月16日从阿拉斯加西南部出发。科学家们称,尽管很多动物不会有意识地去节食(往往是看到食物就吃,从来没有“撑”的概念),但斑尾塍鹬会为了迁徙而收缩内脏,以便轻装上阵。离开阿拉斯加后,这只斑尾塍鹬飞过阿留申群岛,11天后降落在新西兰的一个海湾。根据卫星跟踪显示,这只斑尾塍鹬的飞行旅程到达了公里!但据科学家们说,卫星轨迹可能存在误差,它的飞行旅程实际上超过了公里。从记录中可以看到,这只斑尾塍鹬的最高飞行速度达到了89公里每小时。早在年,一只雌性的斑尾塍鹬用了8.2天的时间,同样是不吃不喝不睡觉,连续飞了公里,直到13年后,这项记录才被打破。但综合来看,两只斑尾塍鹬的飞行能力是难分秋色的,一只飞得比较快,一只飞得比较远。“这种鸟类似乎是专门为长途旅行而生的,”来自全球飞行路线网络(GlobalFlywayNetwork,一个研究此类迁徙的科学家小组)的杰西·康克林(JesseConklin)称,它们的“燃料使用效率”非常高效。它们的身体外形或许能够给喷气飞机的设计师们更多灵感,长而尖的机翼设计给了它们很大的空气动力学潜力。而对于新西兰的土著波利尼西亚人来说,斑尾塍鹬,他们称之为“kuaka”,是好运即将到来的征兆——因为斑尾塍鹬的回归,意味着南半球春天的开始。科学家们预计4BBRW这只斑尾塍鹬和其他同类将于3月开始返回阿拉斯加的旅程,但它们可能不会一次性飞那么远,它们可能会在中国附近的*海海域停留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