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这本书,小编的内心是忐忑的。毕竟,这是人类文学史上的头号奇书——听过的人成千上万,但读过的人百里挑一。读过的人也不少,但读懂的人——据说世界上不超过36个!就是它!——《尤利西斯》《尤利西斯》作者:詹姆斯·乔伊斯,-作家、诗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尤利西斯》共十八章,三个部分,英文原著多页。它的晦涩难懂,更多来自于它大量的引经据典。如此篇幅,只写了1个人在年6月16日这一天遇到和发生的故事。至于为什么是6月16日呢?因为这一天是乔伊斯与一见钟情的妻子诺拉初次约会的日子。这样一本“人类文学史的头号奇书”,我们到底该怎么读呢?花3年时间读懂《尤利西斯》的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是这么评价的:看似冗长荒唐的《尤利西斯》,实则精湛且准确地刻画了一个城市的人、时、地,在日常中发现人的本质意义。读《尤利西斯》:风靡全球的文化现象。福克纳在一次访谈中更是将《尤利西斯》提到了和《圣经》相并列的位置。你不会读懂的!看到这里,你心里可能在想:这到底是本什么神书啊?天书《尤利西斯》究竟讲了什么?作者乔伊斯本人说过:小说家的任务是表现人的本质。在写作《尤利西斯》的过程中,他深刻地践行着这一创作宗旨。有读者形容读《尤利西斯》的感受是:拿头撞墙!它的主要情节极其简单,讲述了一个人一天中发生的故事。但乔伊斯用他超高的文学天赋,将最小的一块素材破成无数个面,然后用力撒开,任由读者去捡拾、去拼贴。再加上近似于诗歌的语言,你完全可以把《尤利西斯》当成诗或散文读,甚至毫不顾忌地翻开任何一页读起。玛丽莲.梦露在读《尤利西斯》作品对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活动的刻画更为深刻和真实,乔伊斯拒绝用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征服读者,而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将凌乱的意识串联起来,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零碎的时间片段,这些孤立的文本互不相干,毫无时间关系,整个话题围绕斯蒂芬、布卢姆和莫莉展开,没有核心时间和性格发展,犹如一滩荡不起涟漪的死水,彻底消解了传统小说以情节取胜的特性。你读过《尤利西斯》了吗?作品塑造的主要人物布卢姆,虽然生长在爱尔兰,却是来自匈牙利的犹太人。他的观念又总与他周围的市民们格格不入。于是在众人眼中,他都是被防范和敌视的异己。他身为丈夫,却因有性功能障碍,无法满足妻子,只能屈就,任其与人私通,而他本人则天性缺乏阳刚之气,却有类似女人的身体感受,这在一个大男子主义的社会里,他完全是一个另类人物。我们都是布卢姆!他在外貌上,他是个身体稍微发福,面相颇为敦厚,甚至有些姨娘之气的中年男子。在《尤利西斯》所叙述的这一天中,他因为上午参加葬礼,一天身着黑服,葬礼之后,又因家中有妻子的情人而不便回去更换,于是一整天如此装束。他生性低调谦和,轻声细气,甚至无声无息,所以当他为了业务来到相关场所办事时,比如到图书馆查资料,到报社联系广告等等,都像个幽灵,来去匆匆,一晃即逝。他在情感上,他完全是个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角色。在家里,他琢磨猫的感受和老鼠的不幸,怀念儿子,担忧女儿,关照妻子。在家外,他把这些柔情不仅延伸到对流浪儿、孤儿、难产孕妇、盲人青年、情绪沮丧的斯蒂芬的关爱上,甚至延伸到最送往屠宰场的母牛,觅食的海鸥等等。他是有史以来最为善良的人,是最温顺,最和蔼,母鸡下蛋都能伸手接住的好人。作品塑造乔伊斯运用了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和时序颠倒等意识流手法,跨越了时间的界限,巧妙地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融合在一起,成功地记载了人物繁复、杂乱的潜意识活动,真实地记载了人格的异化、心理的变态和性格的扭曲。人称“天书”的《尤利西斯》,人们评价完全走向两个极端,但很多读者举双脚全部赞同!因为句句都是他们的真实感受!摘出了一部分评价,大家感受一下。一类是看得痛不欲生的——完全是天书!每个字都认识,但放在一起完全看不懂!一类是不管看没看懂都跪服膜拜的——非凡的阅读体验,每一章都酣畅淋漓。尤利西斯餐厅毕竟《尤利西斯》还有这些称号——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意识流小说的代名词、现代人类精神的百科全书、写作文体的百科全书、一部普通人的史诗……乔伊斯与各种版本《尤利西斯》不管是不是真的难懂,读《尤利西斯》已经是风靡全球的文化现象。主人公布卢姆日的盛大聚会《尤利西斯》带来的影响,也早就超越了作品本身。全书情节发生的这一天6月16日,被定为“布卢姆日”。如今,布卢姆日已成为爱尔兰仅次于国庆节的盛大节日。带着《尤利西斯》去都柏林旅游的青年人更是不计其数。世界各地的人来到都柏林朝圣,他们打扮成小说中的人物,听讲座、朗读、重温布卢姆游荡的路线。对于《尤利西斯》这本书,你想试一试吗?如果您有阅读该书的冲动,请在评论栏里留言,小编随时给您送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