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逸阅读
提到海难,相信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英国年沉没的巨型游轮“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事件的广为人知,与年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上映有很大的关系。
“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庞大、内部设施最豪华的客运轮船,从下水试航到首航出发一直倍受瞩目。但是不幸的是,“泰坦尼克号”在首航中与冰山相撞导致船身破裂船舱进水,最终沉没。
冰岛作家埃纳尔·卡拉森根据真实事件创作的作品《风暴鸟》讲述的,也是邮轮航行在海上遭遇险境的故事。年,数艘冰岛拖网渔船于纽芬兰渔场遭遇风暴,“海鸥号”出发后不久,陆续有消息传来说,有同“海鸥号”相近时间出发的其他渔船遇上麻烦,更有甚者,同“海鸥号”航线相同的“汉斯·赫托夫号”上的五十名乘客及四十五名船员全部失踪。
“海鸥号”起航之初,天空晴朗,大海平静。“海鸥号”通过无线电波同其他渔船互相问候,“哈帕号”“勇士号”“波塞冬号”……渔船们如同朋友般互相打听彼此的方位。就在“海鸥号”即将结束捕捞作业,准备启程返航的时候,风暴来袭,一波又一波急浪拍击着船体,水花一溅上钢身即冻结成冰。
彼时,大海的温度已跌至冰点以下,“冰川”越积越厚,渔船始终处于被压垮、沉入海底的危险之中。不过与“泰坦尼克号”不同的是,“海鸥号”在经过全体船员的不懈努力后,终于脱离了险境,平安归来。
作品中有两个小细节很有触动。
在船员们不分昼夜地与“冰川”抗争之时,“海鸥号”的厨房里,厨师们正在努力保证不间断提供热食,厨师长和副厨师长亲自将满满一大托盘热腾腾的食物端进食堂,并大声喊道:“我们就算要死,也不能饿着肚子死”。
这句话普通至极,却传递出无尽的力量。当船上的所有人各司其职,始终怀抱成功返航的期望时,再大的风暴也阻挡不了船员们回家的脚步。
还有一个小细节,船员在闲暇之际会读书。渔船上配有图书馆,电报员同时负责管理船上的图书。“海鸥号”上有两箱图书,每箱四十本,可供船员自由借阅。有些船员会选择与大海有关的书籍,甚至会不忌讳地阅读与海难相关的图书。船员劳鲁斯借阅读的正是描写发生在一九二五年冰岛海域海难的《破浪》。
常听人说,船员会有职业避讳,比如吃鱼不能翻面等等。虽然说,埃纳尔·卡拉森创作的《风暴鸟》是一部文学作品,但是这样的细节描述还是让我们对船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埃纳尔·卡拉森在《风暴鸟》中也提到了“泰坦尼克号”,同时提到的还有“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作品中说,“二战”临近尾声时,“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在波罗的海沉没,遇难人数是“泰坦尼克号”事件遇难人数的六倍。
读到这里,我特意查阅了一下有关“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的信息。“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是一艘纳粹德国邮轮,二战末期,“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被用作载走被苏联红军围困在东普鲁士的德国人。年1月30日,“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于波罗的海被苏军潜艇发射的三枚鱼雷击沉。
在灾难面前,我们的力量是弱小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会束手就擒,引航灯不熄,希望不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