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贼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台老相机赠送27海鸥206A,送给 [复制链接]

1#

年,我选定一个题材,用台国产老相机拍摄个胶卷。然后把相机送给有缘人(也就是进入我镜头中的人),最后形成一篇文章,包括几项内容:

1、相机介绍;2、拍摄经历;3、有缘人的情况。

我把这个题材定性为“百台老相机最后一拍”,接下来它会重新进入社会,或许再也不会有被拍摄的机会,或许被损坏和遗弃,但是我会努力在我的手里把它拍好,完成使命,写出它的故事。

百台老相机赠送之二十七:海鸥A相机

生产年代:年。机身号:--,镜头号:--

一、相机介绍

这款海鸥A小相机是上海照相机二厂生产的。懂国产相机的人都知道上照二厂最有名是研制生产了红旗-20相机,成为一代名机,中国相机的代表和骄傲。

但很多人不知道它上照二厂还是海鸥(后来到江西又改为凤凰)的研发者,这款最早叫上海,后来就调拨给了江西凤凰的江光厂。

与上海一起调走的还有一百多位上照二厂的技术工人和研发人员,那时叫支援三线建设,当初生产的相机也叫海鸥。

这款海鸥相机,从外观看比海鸥(凤凰)要小一点,但是重量却要轻很多,因为大量使用了廉价的塑料材料,成本是大大的降低了,而质量也大打折扣了。

这款相机使用四片三组的45/2.8天塞镜组,光圈F2.8-F22。

快门速度:B、1-1/共十挡。

最近调焦0.9米

它是一款完全手动的相机,也没有测光或多次曝光,就是一款普普通通的抵挡旁轴相机,据说当年卖价是元,而A是在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取消了没有用的感光度调整装置,价格是元。

就这样研发生产了一代名机“海鸥”的上照二厂,却在八十年代生产了一款质量非常差的海鸥相机,真的有点匪夷所思,其实这是有缘由的,此上照二厂,非彼上照二厂了......

原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照二厂全部划归总公司,搬迁到了松江,成为总厂的一部分,但是到了年又成立新的上照二厂(与原来的上照二厂不是一个延续),主要是照顾一些到总厂因路程远不方便的职工和解决困难职工就业。

距海鸥总厂办公室主任介绍,新的上照二厂不仅人员是特殊职工,生产设备简陋,产品单一,勉强维持经营,而产品质量差也在情理之中了。

......

二、使用情况

我的这台海鸥A是上海好友朱宗迅先生赠送的,他听说我的国产相机拍摄、送人计划非常支持,要给我一批老国产相机,因为大部分我已经有了,最后只是选了七台,除此之外还有一台海鸥等。

而他对我说,这两台海鸥相机应该是我退回的,里面有sy网的货单卡片。

这让我想起了年左右,我同海鸥相机公司联系很密切,他们发给我一些挤压的海鸥、相机,但是我接到后看这些相机质量太差,也没有卖出几台,就退货了。

后来被朱宗迅购买了一些。

前面说过了我当年对海鸥A的质量非常让人失望,那也仅仅是外表用低廉的塑料制作,粗糙和不严密,而一旦装胶卷拍摄才是痛苦的开始,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相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上照二厂产品,落差也太大了,完全就是不合格的东西。

这次我特意选用了伊尔福胶卷,就是想看看它同已经“嫁人”的海鸥有什么不同。

然而打开后盖上胶卷,就把我给难住了,竟然怎么也挂不上去。

原来是固定胶卷的夹口太小,而里面似乎又是死的,怎么也插不进去,挂不住。结果费了好大劲,又把胶卷撕了一下,勉强挂上(我不知道这个环节曾经有多少人浪费了胶卷)。

而在拍摄过程中,手感是特别的不好,快门轻柔到没有声音,甚至怀疑是否按下了快门,而过片时的手感生硬,有种把胶片要拉断的感觉(几次都以为胶片到头了),可以说在国产相机里,过片手感属于最差了。

实拍是在浙江永康的一处杨梅园中,因当地朋友小黄邀请,我和上海相机收藏家闵舫夫妇一起来体验采摘,当天的天气不是特别好,有些阴雨。

由于慢档位快门已经不准了,我只能使用高速档位,配以较大的光圈,所以拍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而一卷胶卷最后只是拍出了31张,有几张快门原因,曝光过度严重。

总的来说这款相机给我印象非常不好,完全是不合格的产品啊,当年谁买了它,会被气疯的。

三、最后结局

这台相机最后我送给了浙江永康的朋友小黄。

我和小黄已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