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灵南极,是我《融化的南极》摄影专题系列第二次赴南极拍摄图片的第三组内容,通过未加任何修饰的纪实影像和文字表达,以南极野生动物的生灵为主体,站在敬畏自然、生命至上、保护生态、科学捍卫的视角,解读我对《融化的南极》思考。二次往返南极的二次组稿有四组图文内容,第一组水墨南极、第二组冰雪南极、第三组生灵南极已陆续发出。第四组生态南极正在选编。
《融化的南极》摄影专题是我年9月第一次赴南极前确立的专题。我有幸又在年12月至年1月跨年度参加了由中国科协探险协会组织的探险南极之旅,再次深化我的专题摄影创作。
南极大陆这座孤绝寂寞、广袤无际的冰雪高原,虽然被坚冰覆盖,常年承载着高纬度的寒风肆虐,成为地球上冰天荒野区域的终极之地,那里有许多动植物难以长期存活。那里的纵深处从没见到一棵树,从未见到物种丰富的百兽、百鸟家园,从未见到万紫千红的百花园,更未见到连绵青山、广阔绿洲。正是人类难以想象的无人久留之地,却有以海洋食物链为中心,以海洋、海岸坡岭为生存、栖息地的野生动物。
南极洲同其它六大洲相比,动物以及其它物种的存量少得惊人,几乎不应用等量级去评比高下。但南极独有的地球纬度、独有的极寒、独有的冰盖、独有的海洋、独有的高海拔,造就了独有的海域、地质、资源、气候、生态奇境、生命族群,还有那独有的人类共担科学探索、共享精神滋养、和平共处无边界之分的苍野之圣地。
南极动物虽少,但其物种只要经过寒风冰雪的洗礼和海洋陆地漫长岁月磨砺而挺身傲居的考验,才有可能出现奇迹。经过考验而又生生不息的南极动物虽没有丰富的物种资源优势,但却有单类物种庞大无比的数量之优势。
特别是企鹅,除海中磷虾外其数量是动物之冠,超过1亿只企鹅。世界上约有20种企鹅,都分布在南半球,南极地区仅有7种企鹅,即帝企鹅、阿德雷企鹅、巴布亚企鹅(又称金图企鹅)、帽带企鹅、王企鹅、喜石企鹅和浮华企鹅,其中前4种生活在南极洲,后3种生活在纬度相对较低的亚南极海岛上。企鹅中种群最庞大的是阿德雷企鹅达万只,最少的是一直坚守在南极大陆个头最大最高(最高达厘米)的帝企鹅,现仅有10万只。
其实企鹅属于鸟类中的海鸟,也是唯一不会飞的鸟。南极的飞鸟大致分三大类,即信天翁类、海燕类和海鸥类。常见到的有企鹅科的南方皇家信天翁、北方皇家信天翁、黑眉信天翁、灰头信天翁、灰背信天翁。鹱科的南方巨鹱、北方巨鹱、白颊风鹱、银灰暴风鹱、南极鹱、灰鹱、蓝鹱、柔羽圆尾鹱、细嘴锯鹱;海燕科的*蹼洋海燕;鹈燕科的麦哲伦鹈燕;鸬鹚科的南极鸬鹚、美洲鸬鹚;鸭科的花斑船鸭、灰船鸭、白草雁、凤头鸭;隼科的风头巨隼、叫隼;蛎鹬科的麦哲伦蛎鹬、黑蛎鹬;鸻科的凤头距翅麦鸡;鞘嘴鸥科的白鞘嘴鸥;鸥科的黑背鸥、海豚鸥、褐头鸥;燕鸥科的南极燕鸥、南美燕鸥;贼鸥科的智利贼鸥、棕贼鸥、麦氏贼鸥等40余种,其总数约万只的飞鸟。
这些鸟飞翔能力强,能在陆地、海冰和水上栖息,主要以南极磷虾为主要食物来源,也寻机食鱼和乌贼。除了雪燕等少数几种飞鸟,大多数飞鸟只是南极夏季飞来的候鸟,在南极半岛和亚南极的岛屿上筑巢生蛋,待冬季幼鸟随父母北上,飞往更保暖之地。而这里企鹅的先祖随南美洲板块与南极板块断离、环极洋流形成,冰雪逐渐覆盖了荒野的愈加恶劣环境下,却与其它峰涌而逃的本土动物背道而驰,无所畏惧驻留在最终形成的板块南极,历尽艰辛寒苦、传宗接代,成为了南极精灵中的“土著居民”,人们把企鹅作为南极的象征,甚至是南极的灵*都不为过。
它傲然挺胸的身段、黑白分明的外装、眉清目秀、淡定从容的神态,翘首站立时却如同绅士风度、音乐指挥家的气派,走起路来又酷似卓别林戏剧般的脚步,憨态可掬,令世人心潮激荡、回味无穷。
南极之旅在动物种群中印象深而数量大的还有哺乳动物海豹。南极共有6种海豹:南极特有品种有食蟹海豹、豹型海豹、威德尔海豹和罗斯威尔海豹,其它有象海豹和毛皮海豹(或称海狗)。其总量竟达万头,占全球海豹总量的90%。它是南极海岸上的笨重的懒汉,如象海豹最长6米、体重6吨,海豹一旦出没于大洋、海冰区,堪称游泳、潜水健将,有的豹最高游速可达每小时37公里,潜水时间一次最长可达70分钟。威德尔海豹一般潜水深度米至米,最深可达米,能在海冰下度过漫长黑暗的寒冬。豹的全部食物取之于大海,食有鱼类、乌贼、企鹅等,食海蟹豹(也称锯齿海豹),主要以食南极磷虾为主,南极并无海蟹,食海蟹与学名无关。海豹是南极的霸主,有的海鲸是海豹的天敌,真可谓海鲸是南极的霸王。
南极的航海行程最吸引观者眼球的是鲸豚类动物跃海斩浪、惊心动魄、目不暇接的精彩瞬间。南大洋鲸的数量远远超出任何一个大洋,现有万头以上,这些鲸豚类海洋哺乳动物,包括须鲸科、露脊鲸科、抹香鲸科、喙鲸科、海豚科和鼠海豚科等6个科18个种类。有蓝鲸、长须鲸、座头鲸、抹香鲸、南瓶鼻鲸、虎鲸、南露脊鲸等,还有乌色海豚、大西洋斑纹海豚、皮氏斑纹海豚、花斑喙海豚等。鲸是南极也是地球上体形最大的动物族群,蓝鲸体长可达30米,体重达吨,它以南大洋中的磷虾为食,每天吞噬量可达3吨。其它鲸小的体重几吨到几十吨。许多鲸主要以乌贼、鱼类为食,有的还能捕海鸟、海豹以及其他鲸类等。这些鲸多数从亚热带和温带迁徙而来,每年11月左右到达南极海域,于次年2、3月份踏上回归旅程。越来越多鲸豚类动物每年都在南极进食,反映那里生态资源仍然是鲸豚美食的天堂,这些数据的变化也是南极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晴雨表。
南极磷虾比其它动物数量更为庞大,属于海洋浮游甲壳类动物,它的体积虽小,体长只有6~8厘米,主要生存在南纬50度~60度之间,其繁殖率极高,靠南极海洋中大量的浮游硅藻为食,它的品种有十一种之多。磷虾含有高蛋白,鲜肉的蛋白含量占体重的18%、高于牛肉、牛乳和对虾等。还含有钙、磷、钾、钠等多种人类、动物需要的品位高、污染少、吸收快、易捕获、可再生的高端营养食品。南大洋的鲸类、海豹、鱼类,以及企鹅、巨海燕等海鸟早于远古、早于人类先见之明以磷虾为主食。
科学家预测南极磷虾资源最新估计是6.5亿吨到10亿吨。有人称南大洋磷虾是21世纪人类的蛋白库。
我两次南极探险与采风,站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视角去品味与思索幸运的南极所遗存这最古老的生命之地,我逐渐领悟到,南极极具观赏价值的珍禽异兽不再是我重复拍的主要焦点,用镜头去追寻南极动物与动物的依存关系、动物与食物链的结缘关系、生态资源与环境气象的生死关系、生存法则与科学担当的环保关系。
相当于美国、澳大利亚国土面积总和的浩瀚辽阔南极虽有神奇的精灵,但小小的磷虾饥饱、再生率和环境的变异,就决定了大洋巨无霸鲸类的生死存亡。再追溯磷虾群的自然生态食物链条,数以亿计的微小浮游硅藻,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营养物质转化成碳水化合物,如同不知疲惫的农夫,不断提供动物食物。磷虾吞食海洋中大量的浮游硅藻,又将植物蛋白转换成动物蛋白,构成南极食物链,即海洋浮游植物(主体是硅藻)、浮游动物(主要磷虾)、高端动物消费者(主要是鱼类、鲸、海豹、企鹅等鸟类)。同时许多新发现的微生物类群正在以超乎人类想象的特殊营养方式维持生命的运行、能量物质的优化,维系着深海生物系统的构成与发展。
这次拍照我终于在南极半岛陆地上发现了一时说不清的小虫,转眼间消失在地缝中。据专家讲人们已经在贫瘠酷寒的大地,发现了多种特别的微小动物,多数用肉眼难以发现,如蜱、虱、螨、尖尾虫和蠓等。据说冬季在冷酷的海底仍有鱼儿在冰水中穿梭觅食。在如此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中生命的特殊存在形式,以及不可思议的繁衍生息奇特过程,都有探索、破解未知之谜的诸多课题。摄影人应学习科学家的发掘精神,把宏观与微观结合、生命状态与环境状态结合、大的生灵与小的生物结合、资源缺失与气候变化结合,激活逻辑思维、学理思维,让镜头贴近现象与本质、态势与规律、内因与外因的真实考证。
在有专题、有追寻目标的前提下,摄影思考的视角开始增加了有关联、有价值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