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贼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80年代,一部海鸥相机卖200元,相当于 [复制链接]

1#

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相机市场备受冲击,直接导致了胶卷机、卡片机市场彻底消亡。但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胶卷机凭借着低廉的价格、时尚的造型、小巧的机身成为相机行业的主角,受到了无数人青睐。即便没有专业的摄影知识,也能轻松上手拍摄。

而谈及那个年代最为知名的国产相机品牌,自然非上海照相机厂的“海鸥”莫属,堪称是国货之光。海鸥相机原名为“上海”牌,从年开始,为了适应出口的需求,改名为“海鸥牌”。

上海照相机厂起步于年,创立之初选定了莱卡3B型相机作为仿制对象,这是德国人年制造出来的产品。莱卡相机虽然是高档相机,但结构比较简单,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进行过仿制。经过6个多月的日夜奋战,上海牌58-1型照相机问世,这是我国相机产业零的突破。

之后,上海照相机厂合并了五家相关的加工厂家,拥有厂房多平米,职工多人,设备四百多件,立马成为中国最大的相机厂。此后,简化版本58-Ⅱ型改进了生产工艺,生产了六万台以上。

70年代后,海鸥相机步入了辉煌发展期,最兴盛时期员工有多人,年产值超过10亿元。到年海鸥相机停产之前,一共生产了多万部相机。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台海鸥相机是极有面子的事情,也是文艺青年们的标配。相机装在精美的牛皮盒子里,银白色的金属前脸和黑色机身搭配,看起来非常时尚。不过那会海鸥相机的价格并不便宜,以入门级的海鸥4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为例,一台要多元,贵一点海鸥DF要卖到多块钱。当时对于普通人来说,元都算得上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在80年代中期前后,因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各地的工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城市职工平均年薪大部分在-元之间。至于广大农村地区,直到年,农民人均收入也不过多元。

算下来,如果要买一台海鸥相机,城市职工需要不吃不喝攒4个月的工资。农村家庭想买台海鸥相机则要攒更长时间的钱了,关键也舍不得。

那么在80年代物价属于什么什么水平呢?大白菜2分钱一斤,大米一毛二一斤,啤酒8毛钱一瓶,退瓶子再找回2毛钱;牛肉每斤1.8元,羊肉每斤1.9元,冰棒5分钱,红梅牌的售价为4毛9一包;理个发只需要2毛钱;年,供销社销售的53度茅台酒才8元一瓶;黄金价格40-55元/克浮动、年绘画大师李可染的画是30元一平尺……

以现在的收入来看,当年的物价确实不高。但是按照那个年代的收入对比,物价其实并不便宜,关键是南下打工潮还没火热,普通人要赚10元外快收入比登天还难。

换算下来,当年买一台海鸥相机的元,其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0-元。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说,一个月挣五千元应该不算是难事,去工厂打螺丝也能拿到这个工资了。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这从一个侧面证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变,带给民众的福祉,还是那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