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鸥遇”30年的城市浪漫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鹿子金涛陈金
龙年正月初一,栈桥景区就开启了“人从众”模式。大量市民游客携亲带友,在看海赏景之余,专门安排一次“鸥遇”——与海鸥亲密接触。
成群结队的海鸥在栈桥上空翱翔飞舞,争相啄食市民游客投喂的食物,欢声笑语弥漫在空气中,与海鸥的鸣叫交织成和谐的乐章……每年11月伊始,数十万只海鸥从西伯利亚等地迁徙至青岛,直至次年4月底再飞回去。这些漫天翱翔的“小精灵”与阳光、海水相映成趣,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海鸥起舞,游人纷至沓来
“在青岛,与西伯利亚海鸥来一场邂逅。”“青岛是海鸥过境的封神之地。”在社交媒体上,“青岛栈桥海鸥”相关的话题播放量已超过9亿次,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据统计,年11月1日至年2月9日,栈桥景区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日均游客在2万人左右,周末可达3万人。今年春节期间,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栈桥景区就呈现客流量暴增态势,据青岛市海滨风景区管理服务中心统计,日均游客超5.4万人。
栈桥上,市民游客谈笑风生、拍照“打卡”,沉浸在海鸥翩翩起舞的美景中。摄影爱好者们专程带着专业设备前来,用镜头捕捉海鸥的灵动瞬间,将这一美好画面传递给更多的人。记者注意到,部分游客还背着旅行包、拖着行李箱。一对来自辽宁的夫妻告诉记者,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刷到其他人分享的青岛海鸥“美照”,决定亲自来感受一下。“这不,刚下火车我们就过来了,这里真的太美了,完全不虚此行。”妻子小吴表示。
农历正月初七,来自淄博的小张带着父母一起来青岛旅游,在周边入住后直奔栈桥而来。“我平时在外地读书,想在春节假期多陪陪父母,听说今年栈桥的海鸥很‘火’,就带他们来这里‘打卡’了。”小张说,“十年前的冬天,父母曾带我来青岛旅游,但那时的栈桥还没有这么多海鸥。但现在,海面上海鸥蹁跹,栈桥上游人如织,人们买来鸥粮,热情地投喂海鸥,既让海鸥记住了这片海,也让栈桥更有生命力了。”小张一边拿着手机拍摄,一边从袋子里拿出一块面包扔向空中,一只海鸥经过,灵巧地衔住了面包。记者注意到,栈桥周边有许多商户在售卖海鸥食,一袋1元到3元不等,以面包、油条为主。
近年来,旅行拍摄成为游客记录旅途美景的重要方式。摄影师贾子强从事旅拍行业近6年,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了近15万次点赞,每到青岛“鸥遇”季,他都会接到许多在栈桥拍摄的订单。“栈桥附近海鸥多,也更有青岛标志特色,出片效果好,是拍摄海鸥的第一选择。”贾子强介绍。
对于老青岛人来说,看栈桥的海鸥是一种传承。家住市南区的李阿姨也带着4岁的外孙前来看海鸥,“小孩子看到海鸥比较兴奋,能激发他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李阿姨笑言,“我们与海鸥共同成长,见证了这座城市与海鸥‘共舞’的美好时光。现在年纪大了,还是喜欢带着下一代来感受这份美好。”
海鸥成为青岛的城市名片,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来观赏,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万鸥翔集,守护美好“精灵”
三十年前,海鸥仅零星出现在栈桥、小青岛等前海一带的浅滩上。从仅百余只到如今万鸥翔集,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这要从年秋青岛媒体人与鸟类专家在崂山太清宫林场的一次邂逅说起。
当时,于年创刊、已在市民中拥有广泛影响力的《青岛晚报》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