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这三个字,是许多人的共同记忆。合作社,旧称供销社,是由全公社的社员合股设立,每年分红,有时是一包火柴,有时是一斤大粒盐。那些年的售货员自视甚高,不把乡下人放在眼里,你想买东西,叫她挑两样也不理不睬,要么买要么走。七十八十年代的日用品,物资匮乏,生活就是为了生存。那些都成了古董,认识一半算是暴露年纪了。社会进步总会淘汰某些物件,它们记录了时代变迁,社会前进,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煤油灯下练珠算,大花布被子盖身上。早晨喝麦乳精,篦子前镜梳头,穿旧凉鞋,背帆布书包,快乐地去上学。啦啦啦
1、钢卷尺,2米长的盒儿尺。我还保留着一个,经常使用,这个东西非常耐用。已经用了四十多年,可以称为古董了。
2、麦乳精,干吃最有感觉,香甜,是最佳饮品。用来看望老人,慰问病人,还有菠萝罐头,回味悠长。能喝麦乳精的都是富裕人家。我从小就听父母说,我小时候没有奶吃,全靠他们省吃俭用买麦乳精养我。我经常哭,都不愿意带我,黄瘦的,头发稀少,都怕养不活。
3、绳钩,木质的,用来挂竹篮,也可以挂捆好的烟叶、辣椒、腊肉。还可以用来晾晒衣服、玉米、高粱等。绳钩主要用于捆绑柴草。绳子一头绑在绳钩上,用来捆绑时钩住绳子拉紧,打活结,松绑时拉一下就开。
4、进入供销社,凉爽,有很多红色的塑料盆,塑料鞋的味道让人回忆起路边的小商场。
5、剪掉凉鞋后面当拖鞋,断了的鞋用火烧一下还能继续穿。
6、“二八大杠”,自行车的车轮直径28厘米,前横梁很大。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录音机是那个年代结婚的标准配置。自行车和缝纫机都需要凭票购买,而且很难得到。
7、我小时候,家对面的老婆婆和我一起在河里洗衣服。她说结婚时娘家给的嫁妆有肥皂,几百斤重,几个人才能抬。需要用时去切一些,我还以为是真的!
8、煤油古时候叫洋油,火柴叫洋火。那时候很多东西都要凭票购买,排长队,非常辛苦。
9、铁道游击队的小人书让我心潮澎湃,从未凑齐过一套。岳飞传小人书是我在80年代初在供销社买的,那时正好放假去农村玩。
10、小时候的老式面包,放锅里热一下后用手捏在一起,特别好吃。那时候面包很便宜。
11、小时候我们会偷酱,趴在柜台下面,用小手偷一些放嘴里。被营业员发现了,我们都跑了。
12、小时候帮爷爷买香烟,各种香烟品牌,价格从几分钱到几角钱不等。
13、还记得哈喇油。小的时候偷了香脂回家,被老爸打了一顿。冬天手脸裂口,用蛤蜊油就能好,但买不起。
14、儿时缝被子的记忆,第一次缝被子时手被针扎伤,流了很多血,但还是坚持把被子缝好了。
15、海鸥洗头膏是奢侈品。我们家很少用洗头膏,多用肥皂洗头。
16、我老妈的陪嫁,已经五十多年了,家里还在使用。
17、爆米花和夏天的冰棍都是用糖精做的,过量就会变苦。
18、幼儿园时父母会用别针把手绢别在衣服上,方便我擦鼻涕。
19、小时候的铁镜架,底座是弹弓的材料。
20、铝饭盒和铝锅,轻便易带,但不能长时间存放盐,否则会腐蚀。
21、只能负担得起金葫芦烟,喝水用的是葫芦瓢,最喜欢偷偷读的书是水浒传和西游记,都需要批判性阅读。煤油灯要尽量节约使用。
以上物品我都见过,也吃过麦乳精,岁月真是无情啊!感叹岁月,回不去的过去,一事无成,感觉虚度了年华,至今不知对错。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