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贼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多动症孩子极其不靠谱都是这个认知偏差惹得
TUhjnbcbe - 2024/12/27 18:08:00
图片源自网络

“这一次数学考试我肯定是全班第一!”

刚考完试的我在心里盘算道。小学的时候,由于父母对于成绩很重视,每次考试结束,我都非常期待考试的结果。

虽然我数学考试很少及格过,但是这一次是我自认为考的最好的一次,因为感觉每道题目都会做。

几天后,我看着发下来的试卷,试卷上红色的“59”分让我心头一颤。。。

正在看ADHD论文的我,脑海里面浮现了上述有关小学考试的画面,为什么突然想起这个呢?

因为我看的ADHD论文里面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论:“ADHD群体和一般人相比,有着更高的自我认知积极错觉偏差(positiveillusorybias,以下简称PIB)。”

这让我联想到了我小时候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虽然数学考试总是考不及格,但是对每一次考试后的成绩都抱有很高的预期,总觉得自己考得不好都是没发挥好,其实自己数学成绩还不错,有一种莫名的“自信”,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

PIB这个名词比较学术,有些小伙伴可能不是很理解。

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叫自我认知积极错觉偏差(PIB)吧!

PIB是什么?

PIB是指儿童的自我评价与其客观表现和外部评价者对其评价不相符的现象。

通俗一点讲,就是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实际情况事与愿违,心理没有β数。

文章开头提到的我数学成绩很少考及格,但是每次都预期自己考的不错,认为自己数学成绩不差,这就是一种学习PIB。

很多研究表明,PIB不仅广泛存在儿童ADHD,还广泛存在于青少年ADHD群体。虽然很少看到成人ADHD群体PIB的研究,但是根据我的推测,成人ADHD群体跟一般群体相比,也会有更高的PIB。

更为重要的是,ADHD群体的PIB现象不仅存在学业上,在社交领域,也有同样的发现。

社交PIB就是ADHD群体对自己的社交能力的评价或者说受欢迎度的评价,与父母、老师或者朋友对他们的评价不符合。

综上,PIB不仅现象广泛存在不同年龄段的ADHD,而且还普遍存在于ADHD个体的不同方面(如学业能力、社交能力、运动能力、行为举止等等。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同学会有以下疑问:

“这个PIB很正常吧?很多非ADHD群体也是这样啊!”“ADHD群体为什么会有PIB现象呢?”“PIB听起来“人畜无害”,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呢?”“即使我们有PIB,我们应该面对呢?”

我们来一一回答这四个问题。

ADHD群体的PIB是正常现象吗?

首先我们来回答第一个问题,PIB现象确实是正常的,我们日常生活中,抛开ADHD群体不谈,很多正常人都有PIB。

但是经过研究统计发现,一般人群虽然也有PIB,但是和ADHD群体存在本质的区别——ADHD群体的PIB现象要显著高于一般群体。

而且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ADHD群体因为一些基本认知能力受损会比同龄人经历更多的失败事件,因此,理论上ADHD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应该比同龄人更加消极。

但是实际结果却恰恰相反,ADHD儿童在评价自己的能力时,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认知积极错觉偏差。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背后的原因呢?

为什么ADHD群体普遍存在PIB?

关于ADHD群体自我认知积极错觉偏差是如何形成的?现在有几种不同的理论解释,主要包括四个:自我保护假说、执行功能缺陷假说、认知不成熟假说、能力不足忽视假说。

其中,自我保护假说和神经心理缺陷假说的实证支持比较多,但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

现在我们来一一介绍这些理论假说。

自我保护假说

自我保护假说认为,ADHD儿童具有准确的自我感知能力,当他们受到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的威胁时,他们试图通过夸大自身能力、否认自身问题的方式来隐藏自己的无能,减少自身痛苦,从而向他人展示一个自信、正面的形象,避免因自身能力不足而导致的自尊受损。

根据自我保护假说,当环境或任务对儿童来说不再具有挑战和威胁时,ADHD儿童对自尊的保护需求会有所下降,他们的PIB水平也会随之下降。

也就是说,当得到积极的反馈或表扬时,ADHD儿童的PIB水平会降低。

Emeh等的一项研究对此进行了验证,他们探讨了家长不同类型的反馈(关怀、赞扬、批评)对ADHD儿童PIB的影响。

研究发现,当父母给予儿童积极反馈(如表扬和关怀)时,ADHD儿童对自身社交能力评估的准确性会提高(即他们的社交PIB程度下降了),而当ADHD儿童从父母那里得到消极反馈(批评)时,他们对自身社交能力的评价显著高于正常儿童。

神经心理缺陷假说

如果ADHD儿童似乎不知道(或否认)他们的社会和行为缺陷的程度,这种意识的缺乏可能会让他们在社交关系中引起额外的冲突,这可能导致ADHD儿童得到越来越多同伴排斥的和反对。

有研究者认为,这与ADHD群体的各种执行功能障碍有关,这些障碍可能与自我意识缺乏有关,而自我意识的缺乏,导致了ADHD儿童无法注意到与自我评价相关的信息,从而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如Hoza等发现,在得到奖励的情况下,虽然ADHD儿童对自身能力的高估程度有所下降,但并不能降至正常水平,这说明至少有部分自我认知积极错觉偏差是不受儿童意志控制的,作者将这一发现解释为:ADHD儿童的PIB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执行功能障碍所引起的。

另有一个研究表明,父母报告的执行功能损伤解释了所有ADHD青少年的学业PIB,而且执行功能的微小变化可以有效预测ADHD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准确性。

有趣的是,McQuade等人的研究表明,具有社交PIB的儿童比具有行为PIB的儿童有着更加严重的神经心理缺陷(例如计划、流利和工作记忆。

由此可见,执行功能缺陷可能是导致ADHD患者产生PIB的因素之一。

所以我在文章前面说到,PIB现象在各个年龄层的ADHD群体普遍存在。因为执行功能缺陷是导致ADHD群体PIB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成人ADHD和一般人群相比也有更严重的执行功能缺陷。

认知不成熟假说

认知不成熟假说认为,PIB是由于ADHD儿童认知发展不够成熟导致的。

影像学和行为学研究都表明,与正常发育的儿童相比,ADHD儿童的认知成熟较晚,认知功能发育较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ADHD儿童各方面能力都会趋于正常。

Bourchtein等人的研究发现,在纵向追踪中发现,除社交PIB在18个月中保持稳定外,ADHD青少年在行为及学业方面的PIB都有所减少,许多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父母对其的评价准确地评价自己。

因此,作者认为,PIB并不是ADHD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稳定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体的发展,青少年自我认知准确性会逐渐提高。

能力不足忽视假说

能力不足忽视假说(IgnoranceofIn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动症孩子极其不靠谱都是这个认知偏差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