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阑珊摄影:一一
有一个学霸的同学,前两天在朋友圈晒了一张照片——芬兰赫尔辛基《海鸥食堂》里面的咖啡以及那个大名鼎鼎的肉桂卷。
你看,学霸和文青的世界里,一部电影里记忆最深刻的也只有美食。下面所有的评论都在问,好喝吗?好吃吗?
该学霸特别傲娇的五个字——奇怪的味道。
所以为什么我们会万里迢迢去追一杯咖啡,大概无法忘记的是那个感觉——干净闲适,心悦自己。《海鸥食堂》里我从来不记得有没有海鸥,如果有的话——大约也是女主角拿起相机的刹那。所以别人问我为什么爱这部电影——味道!
食物的香味,生活的甜味,大海的咸,人生的苦味。
从这部电影开始,我自己开始煮咖啡。因为第一次感觉,煮咖啡的时间是我的内心沉淀的时间。是我放下一切认真的对待一见事情的时间。
那天和同学聊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杯星巴克成了地铁里所有匆匆上班人的标配。一堆苹果电脑一群同事也成了星巴克店里的常驻。有一个我很喜欢的愤青说过:别人做的咖啡只是为了早晨喝第一杯来排*,剩下的每一杯都要自己做。是啊,真有道理,不是为了取悦自己,不是为了心爱的人,喝一个超大杯,上面有及其美丽的奶油拉花,真的是一天的必需品吗?
反正我从来不敢理直气壮的承认自己爱咖啡——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爱一个领域,有时候不仅意味着付出,还要专业。因为专业,事物的魅力才会被成百上千倍地放大。因为共同喜欢这件事物的人,生活的美好才会被饶有趣味的发现。
体验有时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它就像是一个不定时的催化器
让你发现身上的每一次爱好
这次不期而遇的咖啡之旅绝对让我爱上了这个体力活和手工活
“咖啡豆需要适当的研磨粗细,因为不同的研磨粗细会影响咖啡萃取的程度,无论萃取不足还是萃取过度,对一杯好咖啡来说都是致命的!”小美老师边端着手中的土耳其壶(历史最久远的咖啡烹煮容器)准备将刚煮好的咖啡分倒给每个体验学员,边这样说道。
这是北啡咖啡的一位老师,我们这样的咖啡小白第一次接触咖啡的深层制作是在这里
它不是一间咖啡店,但每一个走进店里的学员却能在这里亲手做出最正宗的咖啡;
它不赚卖咖啡的钱,它只为让更多的人爱上咖啡文化。
而这一切的坚持源于北啡老板对咖啡文化的痴迷和执着。北啡曾经是杭州最早的纯手制咖啡店之一,前身是几米咖啡,在杭州已经有十三年的历史,如今它们索性彻底抛开咖啡门店的枷锁,专注于咖啡制作教学,他的每一位执教人员都经过了专业机构的认证,其中甚至有国际比赛的裁判。接下来就是wuli至今难以忘怀的体验时刻!
从参观北啡咖啡的仓库开始
恒温16度的自动温控系统,确保了咖啡豆最佳的储藏环境
这里储藏的都是生的咖啡豆,未经烘焙之前咖啡豆的颜色是绿色的
小美老师介绍说,“不同档次的咖啡豆,用来盛装的麻袋也是不同的”
(看来咖啡豆的世界也是看出身的——咖啡世界里的“残酷”!)
烘焙间——专业的烘焙机才能用最合适的温度最均匀地烘焙咖啡豆,烘焙的效果才能最好。
这台深色的烘焙机是北啡老板最早使用的机器,跟了他十几年的时间,几乎不用了,但舍不得扔,放在烘焙间里留作纪念。
——进入课程主题
小美老师从咖啡豆的产地和口感,到咖啡豆研磨的粗细,再到搭配的萃取方式、烹煮时间,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有了这些对咖啡豆的初步认识,小美老师开始逐一演示7种不同的的咖啡烹煮器具。
上图这类非压力、靠手冲萃取的器具对人为操作的手法是有需求的。所以,你看图中两位学员看得多认真。
每种器具的烹煮成果大家都一一尝试。
▲最原始的咖啡烹煮器具,土耳其壶,烹煮出来的咖啡味道也颇为“原始”,小美老师特地为我们加了肉桂和糖,但说实话,味道还是怪怪的...
▲摩卡壶和mini摩卡壶,在比利时壶的基础上做了提升,同轴的设计,让整个器具的结构更简洁,但萃取的效果却更好
▲构造复杂的比利时壶,是人类在咖啡烹煮萃取领取第一次自动化的尝试,但效果嘛...毕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会被螃蟹脚刺破几次嘴。
▲拉花教程
这次的体验没有包含在内
因为拉花属于一个进阶的学习阶段啦
看图中的拉花
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的
▲但是每个体验学员都蹭了一杯拉花的美式
大家感叹下次自己一定要亲手学会做
北啡咖啡的更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