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似乎跟人为什么要吃饭有点相似。朱永新先生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水平;一个人精神的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究竟人为什么要读书?最近,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工作室建室之初我为老师们购买了几十本专业领域上的书籍,我想,即便我不能像专家一样引领她们,至少我们能够通过提供书籍让老师们从书中获得前人观念理论、方法实践的第一手经验,从而启发大家开拓新思维、新思路。最近工作室推出了“好书阅读”项目活动,老师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通过阅读一本好书,不但有思想上的碰撞、语言上的交流,工作上的互动,更将自己的真情实意、优秀经验、工作反思等用朴实的文字表达出来。其中一位老师提到:阅读不是形式上的看文字,是读后的内化、思考、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我越发坚定这个项目启动的价值和意义,因为读书,她们获得了新的启发。
前几年,我读过这样一本书《海鸥乔纳森》,该书作者是(美)理查德·巴赫,书中大致的内容讲述了一只渴望飞翔的海鸥——乔纳森的故事。它热爱飞行,不愿意只为觅食活着,它渴望学习飞翔的技巧,却遭到鸥群的排挤,它们无法接受乔纳森这种特立独行的个性,最终它被无情被流放了。离群索居的乔纳森继续练习,进入了飞行家的天堂,他在天堂继续努力地练习着飞行的技巧,同时学会了用心与同伴交流;从此,乔纳森对生命有了自己的理解,它决定返回鸥群,帮助更多渴望飞翔的同伴……书籍内容不长,情节也很简单,但自由飞翔的海鸥乔纳森代表着人类最深沉的梦想,读过的人,重温之后,会再次产生共鸣;没读过的人,或多或少也会从这本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通过海鸥乔纳森的故事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且一路走来的努力、奋斗、困惑、孤独,甚至锲而不舍,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与坚持。因为读书,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女儿现在九个多月,读书对她而言,言之尚早也不切实际,但无意间我发现她喜欢听故事,如《小猫钓鱼》《毛毛虫》《乌鸦喝水》.....于是,每天晚上我会尽可能安排一些和她单独互动的时间,给她听故事,然后自己再“声情并茂”地演绎一遍,以延续她聆听故事的愉悦感。因为从事幼教工作,我们知道阅读的关键性,它对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想:阅读应根植在儿童心中,阅读习惯应从娃娃抓起。
亦舒说:“读书目的是进修学问,拓阔胸襟,人生所有烦恼会不多不少追随你,只不过学识涵养可使你更加理智冷静地分析处理这些难题。”上周,我跟我们的一位老师闲聊,我告诉她:你自从参加了某某比赛以后,整个人呈现出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无论是观念上的转变、教育行为的形式表现,知识面的丰富与扩展,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等,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她淡然一笑回答我:从接到比赛那一刻起,我内心充满惶恐和不自信,因为没有任何的经验,我只能通过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把好的理论和方法摘抄至读书笔记中,以便温故而知新,在与书本的互动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劣势,在与书本的互动中,我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促使我在比赛中一气呵成,一举获胜。因为读书,她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最近,我的朋友跟我促膝长谈,家中的孩子语文考试成绩一落千丈,作文更是一塌糊涂,家长心里自然一筹莫展。我告诉她:许多诗人作家创作的灵感均来源于生活和亲身经历,最好的办法是多读书、看书或者旅行,感受生活及生活以外的人和事物,在身临其境中,探寻诗和远方。之前也看过一个网络段子说,多读书,不是告诉别人你文化水平有多高,而是当你面对一片江景,有飞鸟盘旋,有落日余晖,会脱口而出“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反之则只会讲出那种简单到极致又浮夸的词汇:“啊,好多鸟,怎么天空这么多鸟,哇,这太阳落山的景色好美啊,真是太美了。”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人,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读书,不是随波逐流,是追逐自己的内心;愿每一位老师都能读自然万物、感社会人情,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诗意、有内涵的好老师。
THE
END
文字:周雯浩
编辑:璀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