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故/事
“
近期读了一套非常不错的动物科普书,
名字叫做《自然故事》,
比较适合2.5岁及以上宝贝。
”
首先这是一套精美而考究的书
以《害羞的海马》为例,且不说绘者出色的画功,每页的设计感都够让孩子惊叹的了。在页面中,海草既是画面内容部分,又是装饰部分,一页页翻下去,宛若手账。更巧妙的是,绘者约翰·劳伦斯利用这种页面设计和划分,突出了内容的重点和条理性,对于阅读此书的孩子们来说,从美感到思维有了一次全面的启蒙。
本书的环衬设计也非常有心思,书中主要以鲍氏海马为例,讲述了海马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繁衍生长的过程,但是在环衬上,是各种海马的图画展,“管海马”、“短头海马”、“鲍氏海马”、“克氏海马”、“条纹海马”、“豆丁海马”等等,这像是给孩子一种知识的辐射,会让孩子觉得,本书的神奇和丰富之外,还有更广阔更丰富的知识在等待探索,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他们将来热爱学习和求知的重要内因。
这套书的语言内容太好了
这套书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以《去北极》为例。
迁徙本来就是地球上一件非常伟大而神秘的事情,各种自然主题的纪录片,都会重点讲各种动物的大迁徙。我们这本《去北极——迁徙路上的动物》也是如此。
这本书的开篇是从朦胧混沌到清晰的,像是一层层揭开北极神秘的面纱,也像是季节这把刻刀,一下一下的雕出北极真正的面貌。
最初的北极,只有北极狐和北极熊等极少的动物,但是随着植物的萌发和气候转暖,“许多种动物都会开启北极之旅”。
在介绍动物的迁徙过程中,本书非常注重知识点的罗列和链接,比如对比灰鲸的不吃不喝和燕鸥的边走边吃;比如对比鸟类的飞行距离和鱼类游的距离。复杂的食物链也被作者三言两语交代清楚,一直偷吃燕鸥食物的贼鸥,候伺在后等待掉队驯鹿的灰狼,边走边捕食贝类的海象妈妈和海象宝宝,用巨大的喙撕开草根的中国白鹤等等。
除了这些知识的介绍,书中也不乏美感,比如童话般的银鲱鱼和一角鲸,史诗般的描述方式“到了五月底/这些迁徙的动物都聚集到了世界之巅/在这里,即便最冷的冰封的海/也在融化”,“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旅程”,“新生活无处不在……”
构建孩子与科普书的联系
最后说一点,在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城市中,孩子距离自然真的太远了,远到有时我们明明是在阅读科普书,却仿佛在看童话。那么如何构建孩子与科普书的联系呢?仍然以《去北极》为例。灰鲸游经“洛杉矶——旧金山——温哥华岛——安克雷奇——进入北极圈”。
绘者是如何表达的呢?这一路旅程,灰鲸巨大的尾鳍的背景,是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市;灰鲸在水面露出头,背景是连绵的远山、大桥、水边有妈妈带着宝宝和狗狗玩耍,狗狗的视线,看向灰鲸的头。于是这本自然科普书,好像跟随者狗狗的视线,把巨大的动物、涌动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让都市中的孩子,也有代入感。
这套书还有一个特点,也是吸引孩子产生兴趣的亮点,便是用一些性格特征形容动物,《害羞的海马》《神秘的小海龟》《温柔的章鱼》等等,我也是最近才发现,当孩子用一些表示性格和情绪的词形容同学和朋友,说明是他感性化的时刻,当他说“某某很害羞”“某某很勇敢”的时候,也是他的朋友在他的身上有效投射情感的时刻,科普书亦然。
总之这套插图精美,屡获奖项的自然科普绘本,非常非常值得推荐,现在推荐给大家,也欢迎小朋友们,一起来聊一聊这套书。
?
欢迎